珠海华生肿瘤医院首页 | 肿瘤专科医院 | 珠海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
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联港工业区创业东一路7号
0756-7789989
全面重建免疫防线,从根源上狙击肿瘤细胞蔓延
发布日期:2025年8月11日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生物制造”纳入未来产业重点培育方向,而干细胞、免疫细胞与肠道菌群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三大前沿方向,也在两会期间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从政策支持到技术突破,生物治疗正在从高端科研平台走向大医院的临床前线。

作为以“为免疫重建而奋斗”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珠海华生肿瘤医院率先整合生物治疗、中医调理、营养干预、精神支持、氢分子疗法等十余种创新手段,打造多维度免疫重建体系,为患者提供“不放疗、不化疗”的全新抗癌选择。

IMG_257

01什么是肿瘤生物治疗?“第四种疗法”的革新力量

传统肿瘤治疗依赖手术、化疗、放疗“三板斧”,而生物治疗作为“第四种疗法”,正以精准、长效的优势改写抗癌格局。

所谓“生物治疗”,是指将经过筛选、扩增、活化或基因修饰的免疫细胞(如NK、CAR-T、CIK等)回输至患者体内,通过增强人体自身免疫系统的方式,达到杀灭肿瘤、延缓进展甚至根除癌细胞的目的。

IMG_258

相较于传统治疗方式,生物治疗具有四大显著优势:

1、精准靶向:如“生物导弹”,锁定肿瘤特异性抗原,避免误伤健康细胞;

2、副作用低:不引发严重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少,不脱发;

3、持久有效:部分疗法可实现长期无复发;

4、个体定制:基于患者生物特征量身定制“活的药物”。

以肺癌、肝癌、黑色素瘤、淋巴瘤等为例,已有多项研究证实,生物治疗在晚期、耐药、复发性患者中表现出显著延长生存期的作用,部分亚型疗效优于现有标准方案。

IMG_259

02珠海华生肿瘤医院做了什么?多学科整合,重塑免疫平衡

不同于单一治疗模式,“免疫重建”理论以生物治疗为核心,结合中医扶正固本、营养强化代谢、心理疏导减压、氢分子抗氧化等十余种手段,形成“免疫重建联合疗法”。

具体治疗对象覆盖以下五类:

1、晚期或复发性肿瘤患者,如肝癌、脑肿瘤、结直肠癌、黑色素瘤等;

2、处于癌前病变阶段的人群,例如肝炎、肝硬化合并高肿瘤风险;

3、非肿瘤疾病的免疫相关干预,如慢性肝炎病毒相关性肿瘤预防;

4、高风险人群的个体化免疫干预。

5、综合健康管理需求人群。

03可负担的未来:让尖端技术惠及更多患者

很多人一听到“生物治疗”三个字,脑中闪过的第一个词就是“贵”。确实,早期CAR-T治疗动辄上百万元,国外NK细胞回输单次费用十几万也还是常态。高门槛限制了这项技术在中国的普及,也一度成为舆论争议的焦点。

但实际上,随着技术标准化及国产化进程加速,治疗费用已大幅降低,生物治疗正逐步朝着“可负担、可控、可普及”的方向演进,让更多患者触及生命新希望。

IMG_260

04为何选择免疫重建?癌症治疗的终极逻辑

癌症的本质是免疫系统的“失守”。与其过度攻击肿瘤,不如修复人体自身的“杀手细胞军团”。癌症治疗的逻辑正在从“攻击肿瘤”向“恢复免疫”转型。越来越多研究证明,癌症不是“肿瘤细胞长得快”这么简单,而是因为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清除、抑制机制失效,才让癌细胞有机可乘。细胞治疗正是对这种“免疫崩溃”的精准修复。

研究表明,晚期肿瘤患者的NK细胞活性普遍低于正常人30%以上,而通过回输高活性的异体NK细胞,可短时间内重建肿瘤清除能力。

“免疫重建”体系则从免疫系统全局治疗,辅以在消化功能、营养平衡、扶正祛邪、情绪等各方面全方位修复器官功能,恢复免疫稳态,重塑免疫系统,从根源遏制肿瘤进展。

我们相信“免疫重建”是抗癌的核心战场。以细胞治疗为引擎,融合多学科智慧,我们致力于为每一位患者点燃重获新生的希望。

为免疫重建而奋斗,我们与您医路同行

  • 张开普-主任医师-外科-珠海华生肿瘤医院
    从事医疗临床工作42年,在外科急症抢救和胸部、乳腺、甲状腺肿瘤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地临床经验。
  • 吴文言-客座专家-珠海华生肿瘤医院
    研究领域涉及基因编辑、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
  • 任政华-客座专家-珠海华生肿瘤医院
    常年致力于医药生物技术领域和海洋生物学的研究。主持国家重大科研课题6项,包括:国家863重点课题、国家973重大专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海洋生物重点课题等。参与中国第一个新药的研究:乙型肝炎亚单位疫苗,获得国家八五科技成果奖。
  • 刘保池-客座专家-珠海华生肿瘤医院
    曾任河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救治专家委主任委员,2008年引才至上海公卫临床中心任外科主任。获得11项国家专利,发表论文170余篇,主编8部、参编《细胞治疗临床研究》等10余部专著,2015年获上海市先进工作者。
  • 沈剑刚-客座专家-珠海华生肿瘤医院
    致力于将临床研究,基础与转化医学三者紧密结合,开展分子靶标的研究以及基于传统中医药新药研发,主要方向包括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卒中后神经功能恢复以及改善神经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