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管性介入治疗
-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 原理通过导管向肿瘤供血动脉直接注入化疗药物和栓塞剂,阻断血流并局部释放药物,适用于肝癌、子宫肌瘤等。优势:药物浓度高、全身副作用小,可缩小肿瘤体积或为手术创造条件。
- 动脉灌注化疗
- 仅向肿瘤血管灌注化疗药物,不栓塞血管,适用于胰腺癌、骨肉瘤等不宜栓塞的情况。
二、非血管性介入治疗
- 消融技术
- 射频/微波消融:通过热能使肿瘤细胞凝固坏死,适合直径≤5cm的肝、肺、肾肿瘤。
- 冷冻消融(氩氦刀):利用超低温破坏肿瘤,适合靠近重要器官的病灶,如肺部小结节。
- 放射性粒子植入
- 将碘-125等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内部,持续释放射线杀灭癌细胞,常用于前列腺癌、无法手术的实体瘤。
- 经皮穿刺注药术
- 向肿瘤内直接注射无水乙醇或化疗药物,适用于小肝癌、囊肿或脓肿的治疗。
三、其他介入技术
- 支架植入术
- 用于解除肿瘤压迫导致的胆道、食管或气管狭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椎体成形术
- 向转移性骨肿瘤破坏的椎体内注入骨水泥,缓解疼痛并稳定脊柱。
四、适应症与注意事项
- 适用人群:早期小肿瘤、无法耐受手术者、术后复发或需姑息治疗的患者。
- 禁忌症:严重凝血障碍、重要器官功能衰竭、广泛转移者需谨慎评估。
- 并发症:轻微疼痛、低热(栓塞后综合征)、出血或感染(罕见)。
五、联合治疗与预后
介入治疗常与手术、放疗、靶向治疗等联合使用,例如:
- TACE联合消融术可提高肝癌的完全坏死率;
- 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外放疗可增强局部控制效果。
通过个体化方案设计,介入治疗能显著延长生存期并改善症状,但需根据肿瘤类型、分期及患者身体状况综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