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食物是维系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你知道吗?有些食物中可能隐藏着一种名为黄曲霉素B1(AFB1)的致癌物质。这种真菌毒素,如果被人体长期摄入,可能会诱发肝癌(HCC)等严重疾病。
黄曲霉素B1,是由黄曲霉菌产生的一种有毒代谢产物。它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所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明确认定为人类致癌剂。这种毒素常常污染我们的主食,尤其是玉米。在非洲和亚洲的部分地区,由于较少检测粮食中的黄曲霉毒素,黄曲霉素B1的污染问题更为突出。
黄曲霉素B1的致癌机制相当复杂。它可以通过干扰细胞的正常代谢过程,导致DNA损伤和基因突变。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膳食中黄曲霉素B1的摄入量与TP53基因突变以及肝癌发病率之间存在强烈的相关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乙肝病毒(HBV)感染者中,这种相关性更为显著。
那么,生活中哪些食物可能含有黄曲霉素B1呢?
首先,发霉的食物是最常见的污染源。特别是霉变的玉米、花生、大米等粮食作物,以及长期存放的干果、坚果,例如核桃、瓜子、开心果等食品。此外,由于黄曲霉菌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中生长旺盛,因此储存条件不佳或储存时间过长的食品也容易受到污染。
面对这样的健康隐患,我们应该如何防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