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筛查对象与建议
- 普通人群:50岁以上男性建议每年筛查一次。
- 高风险人群(家族史、非裔、BRCA突变):45岁开始筛查。
二、核心筛查方法
1. PSA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 正常值:<4 ng/mL;4-10 ng/mL需结合其他检查;>10 ng/mL提示高风险。
- 干扰因素:前列腺炎、近期导尿或射精可能导致假阳性。
- 直肠指检
- 医生触诊前列腺硬结或异常,联合PSA提高准确性。
- 影像学检查
- 多参数MRI:PI-RADS评分≥3分需穿刺,敏感度达92%。
三、进阶检查与注意事项
1. 穿刺活检:12针靶向穿刺漏诊率<5%,术前需停用抗凝药。
2. 新兴技术:
- PSMA PET-CT:检出微小转移灶。
- 尿检(如PC SelectMDx):减少不必要穿刺。
四、筛查争议与个体化决策
- 过度治疗风险:部分低危癌可主动监测(每3个月MRI)。
- 国际指南差异:美国建议55-69岁男性个体化选择。
提示:具体方案需由泌尿科医生根据PSA、影像及家族史综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