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临终关怀服务需求日益凸显。红旗镇作为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社区,老年群体对生命末期照护质量与尊严维护的需求尤为迫切。

珠海华生医院作为区域医疗健康服务的重要力量,秉持“医者仁心”理念,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联合金湾区红旗镇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中心,于2025年10月启动“赋能安宁疗护,守护生命尊严”临终关怀培训项目。
10月16日下午,珠海华生医院中医科刘铁鑫主任来到藤山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为20多名社区工作者做了《赋能安宁疗护,守护生命尊严》专题培训。

该项目旨在通过专业培训,提升居家养老服务站工作人员及社区志愿者在临终关怀领域的服务能力,推动安宁疗护理念在基层落地,为临终患者提供身心社灵全人照护,守护生命最后一程的尊严。
二、安宁疗护是什么
1,安宁疗护的定义
安宁疗护在欧美等国家称为“hospice care”,在新加坡、台湾等地译为“慈怀疗护”“善终服务”“安宁疗护”等,我国内地大多译为“临终关怀”,直至2017年,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的《安宁疗护实践指南(试行)》中确定用词“安宁疗护”,同时将临终关怀、舒缓医疗、姑息治疗等统称为安宁疗护,是指以终末期患者和家属为中心,以多学科协作模式进行实践,为患者提供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料和人文关怀等服务,控制患者的痛苦和不适症状,提高生命质量,帮助患者舒适、安详、有尊严地离世,最终达到逝者安详,生者安宁,观者安顺的目的。

安宁疗护的理念为“维护生命,把死亡看做正常生理过程”“不加速也不拖延死亡”“控制疼痛及心理精神问题”“提供支持系统以帮助家属处理丧事并进行心理抚慰”。
安宁疗护并非放弃对患者的积极救治,也不是“安乐死”,而是用专业的方法帮助患者,确保其拥有最佳的生活质量,同时帮助患者的家庭和亲属能够平静面对亲人的离世 。

现代安宁疗护之母西西里·桑德斯博士 ( Dame Cicely Saunders) 提出的安宁疗护目标是:消除内心冲突、复合人际关系、实现特殊心愿、安排未完成的事业、与亲朋好友道别。
1).减轻患者痛苦:安宁疗护的目的不再通过积极方式治愈疾病,而是通过控制各种症状,缓解症状给患者带来的不适,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2).维护患者尊严:通过尊重患者对生命末期治疗的自主权利,尊重患者的文化和习俗需求,采取患者自愿接受的治疗方法,在照护过程中,将患者当成完整的个人,而不是疾病的代号,提升患者的尊严感。
3).帮助患者平静离世:通过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了解患者未被满足需要、人际关系网络及在生命末期想要实现的愿望,并帮助其实现,达到内心平和、精神健康的状态,患者能平静离开人世。
4).减轻丧亲者的负担:通过安宁疗护多学科队伍的照护,减轻家属的照护负担,并给丧亲者提供居丧期的帮助和支持,帮助丧亲者度过哀伤阶段。

培训围绕临终关怀的核心概念展开,涵盖安宁疗护的起源与发展、伦理原则、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等。通过案例分析,深入探讨如何尊重患者自主权、落实知情同意、维护隐私权等伦理问题,强调“不放弃治疗,但超越治疗”的照护理念。同时,引入疼痛管理、症状控制、心理支持等临床知识,帮助学员理解生理痛苦与心理社会需求的关联性,为实践操作奠定理论基础。

针对居家养老场景,培训设计了多项实操技能模块。
3).心理支持技术,引入认知行为疗法、叙事疗法等,指导学员帮助患者处理焦虑、抑郁情绪,完成生命回顾与意义建构。
培训通过真实案例研讨,让学员在模拟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例如,针对一位晚期癌症患者,学员需制定包含疼痛控制、家庭会议安排、灵性关怀等内容的综合照护计划,并接受导师点评与小组讨论。这一环节有效提升了学员的问题解决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

培训后,学员在知识测试中的平均得分较培训前提升35%,实操技能考核通过率达92%。多位学员反馈,通过系统学习,对临终关怀的“全人照护”理念有了深刻理解,能够更自信地面对复杂照护场景。例如,一位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表示:“以前面对患者疼痛时手足无措,现在知道如何评估、调整药物,还能用音乐疗法缓解他们的焦虑。”
培训推动了红旗镇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中心服务模式的升级。中心建立了“医疗-社工-志愿者”协同机制,定期开展家庭访视、心理支持小组等活动。
项目通过媒体报道与社区宣传,提升了公众对安宁疗护的认知。红旗镇居民对临终关怀的接受度显著提高,主动寻求服务的家庭数量较培训前增加40%。
同时,华生医院与红旗镇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中心的合作模式成为区域医养结合的典范,吸引了周边社区前来学习。

“赋能安宁疗护,守护生命尊严”培训项目不仅提升了基层照护者的专业能力,更推动了社会对生命末期尊严的尊重与关怀。华生医院与红旗镇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将继续深化合作,探索可持续的安宁疗护服务模式,让每一位生命都能在温暖与尊严中安详谢幕。